English

送给孩子一道“护身符”

1998-02-28 来源:光明日报 王加绵 我有话说

经常让家长担心的莫过于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:将孩子独自关在家里担心玩火、触电;户外活动怕孩子被人欺负、被坏人诱拐;走在路上担心飞来横祸;即使送到学校里,一颗心也总是悬着:孩子会不会从杠子上掉下来,会不会在玩闹中碰伤,会不会……

家长毕竟不能时时与孩子相伴,怎样才能有效地解除对孩子安全方面的困扰呢?一个最根本的办法,就是实施安全教育,教给孩子自护自救的本领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孩子有了这种本领,就是有了一道逢凶化吉、遇难呈祥的“护身符”。

一、安全教育的操作方法

1、行为训练法实施安全教育最传统的作法是警告孩子“不准这样”、“不准那样”。其实,这种作法很不科学。有时甚至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与好奇心,偏要冒险去尝试一下。对于孩子来说,最主要的不是提示,而是形成一种能力,养成一种习惯。因此,家长要改变“唠叨式”的警告,代之以实际操作和训练。例如,为了避免孩子不慎触电,家长不妨为孩子作出操作电器(如打开电视机、学习机)的示范,然后在家长的监护下,让孩子按照动作要领,一步一步地完成开启电器的程序。反复做过3—5次之后,孩子就会形成安全操作的技能。显然,这种教育方法比坚决不准孩子碰电器和让孩子盲目操作更让人放心。

2、实证法告诫孩子不要追猫狗之类的宠物,他往往当作耳旁风。如果你想彻底戒止孩子的这类行为,不妨利用闲暇时间领孩子到防疫站做一次现场观察。在那里,每天都有被宠物咬伤的患者,他们痛苦的表情、追悔莫及的陈述,会给孩子留下难忘的印象。今后再遇宠物,自然也就避而远之了。生活中难免发生交通肇事、水灾、火险之类的意外事故,你不妨领孩子到现场或者医院去看一眼,然后让孩子总结教训,约束自己的行为。这种提供实例的教育对少年儿童来说效果最佳。有些事故无法现场观摩,家长可把有关的报道放在孩子的近处,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体味。当电视台播放有关报道时,千万别让孩子错过吸取教训的机会。

3、谈话法孩子因不注意安全而受到伤害之后,内心往往十分恐惧。他们非常害怕家长的打骂。此时,家长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心态,让孩子自己分析、检讨错误,订出改进的计划,效果往往胜于急风暴雨的“棍棒教育”。孩子会觉得,父母已把自己当成了大孩子或大人,遇到类似的情境时,自己要格外小心。

当然,在家庭中实施安全教育,远不止上述方法,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,实施有针对性的、形象化的教育。

二、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

家庭中安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,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两大部分:

一是安全防范常识。要让孩子知道“野浴等于玩命”、“车祸猛于虎”、“玩火者必自焚”、“电老虎也吃人”、“煤气是隐形杀手”、“宠物逗不得”等等,以防患于未然。

二是自我救护方法。使孩子通过实例或训练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。自我救护内容包括:“遇到火险怎么办?”“遇到盗贼怎么办?”“迷路怎么办?”“误食东西怎么办?”“受伤怎么办?”“被骗走怎么办?”“?遇到坏人绑架怎么办?”等等。总之,要使孩子学会遇事不慌,临危不惧,做事果断,掌握向周围人求救及报警的方法。有了这些方法在身,孩子的安全系数自然会高出许多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